武昌一名初中男生为省下钱来买彩票,竟然连续三年不吃早餐。面对记者和班主任,13岁的男生晓亮(化名)道出心声:“中了奖,爸妈就不用那么辛苦地到处打工了,我们还可以买房子、汽车……”
麻木的集体意识一边倒的嘲讽着这名学生的行为,并冠以白痴、傻帽。且以“知情者”的身份抨击他们眼中的“真凶”——博彩业,劝导他应将心思放在学业上,而不该抱有如此不切实际的幻想。然而可笑的背后是可悲的现实,中学生通过买彩票来改变贫穷的现状,不是投机取巧的表现,确定他行为初衷的推力远没有大众想的那么简单。
社会大众信仰的缺失和精神的空白已经让成功的定义日渐物质化,所谓的成功便是有车、有房、有工作。然而这一切的呈现是以金钱为载体的。“英雄”不问出处,只要有钱,这似乎成为了通行于社会的潜规则。当今富豪新贵的诞生靠的是知识还是人际关系、投机取巧?我想这不言而喻。也许有人会说:“改变贫穷,只要好好学习就行”,然而所谓的知识就是力量在现实中无法印证,只是停留于口号,每年600多万的毕业生让大学生不再炙手可热,就业困难有目共睹。知识又如何改变人的命运,它能承起某个幸运个体的梦想却拖不起整个群体的愿望。
人脉关系产生的资源垄断,让穷人成功机遇变得异常狭小,其降临到他们身上的概率不会比买彩票中大奖来的容易。阶层的固化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,生于贫穷家庭的孩子也有理想和抱负,他们承载着父辈的赡养和自身生计的压力,当现实无法给予他们施展才能的舞台和机遇时,那颗不安于现状、得过且过的心自然会“另辟蹊径”,在不违反法律和社会道德的前提下,买彩票便成为了唯一的、合理的希望,也是最后的希望。
从此事中,我看不到可笑之处,有的只是悲凉,三年不吃早饭,从晓亮(化名)对于彩票“愚行”的执着看出他对社会的失望程度。这不是某个人的战斗,他反映的是一个阶层的困窘。我不否认知识产生的力量,然而过多人为因素的掺入不断稀释着知识在社会中的作用,脱穷的有力武器开始锈拙,动摇着大众传统的思维意识。
晓亮作为贫穷阶层的一个代表可谓是正面的,毕竟他有一颗孝顺的心和通过合理的方式,然而遍布于社会各个角落的其他“晓亮们”难保不会在社会扭曲的环境下成为撕裂家庭、社会传统道德的悲剧人物。取而代之的不是以牺牲自身利益买彩票那么简单了,或许是建立在损害他人利益基础之上的抢劫、偷盗。
通过买彩票来脱贫,一个本不该有的奢望,当它真真切切的在穷人心中扎根时,是不是对贫困熟视无睹抑或是解决措施滞后的莫大嘲讽,这足以令每一个人反思。我们希望国家、政府、社会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、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完善的脱贫计划,让“晓亮们”的才能不会因机遇垄断难求而骈死于槽枥之间,让他们不会因家庭贫穷长期难变而心灰意冷、心生绝望。别让一个本来不该有的奢望变的正当,那是种无奈。